English

传统信函何处去

1999-01-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据有关人士介绍,1995年,我国函件总量79.6亿件,1996年下降到78.7亿件,而到了1997年只有70亿件,下降了13%,1998年仍在缓慢下降——

新年将至,张先生坐在家中的电脑前,靠一根普通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在荧屏上精心挑选了3张电子贺卡,然后通过瀛海威电脑网分别发往北京和美国,向3位同学拜年。这不是如今的顶新时尚,如今网上谈情和交流早已成了一些前卫人士的必需选择。

而信函作为人们最主要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生活中的地位每况愈下。据有关人士介绍,1995年,我国函件总量79.6亿件,1996年下降到78.7亿件,而到了1997年只有70亿件,下降了13%,1998年仍在缓慢下降,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在全国邮政业务总量中,信函从去年同期的14.03%下降到11.41%。目前我国的人均信函量每年只有6.6件。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兴通信手段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向传统信函发起了挑战。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手段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许多人而言,信函已成为昨日黄花。

现代社会要求信息的传递近乎实时性,而传统信函寄达的时间取决于空间的距离,即使是速度最快的特快专递,寄往本市某处仍需几个小时,寄往国外,至少也得几天时间。而电子通信手段却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信件,特别是普通信件有时会出现中途丢失或延误的现象,这一点无法与电子传媒相匹敌。现代通信手段保证了寄送的准确性。再以电子邮件为例,在发送电子邮件时,即使是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书写错误,服务器在多次尝试发送失败后,会自动将信件退回并说明无法递送的原因。

另一方面电信事业的高速发展,使快速、便捷、准确的传递信息成为可能。在1996年,全国电话普及率就已达到6.33部/百人,城市电话的普及率达到22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40.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5%,实现电话村9572个。现在电话的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仅移动电话就已突破2000万。移动电话网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308个地市及1856个县市,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86%。东部地区覆盖到了乡镇。全国主要交通干线实现无缝覆盖。数据通信在通信领域又掀起一股狂飙。中国电信已建成了连接国内外的立体化数字传输网,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已达到98.5%。数据通信网已基本覆盖到全国县市,提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互联网、电子信箱、传真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新业务。这种强大的冲击波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左右着人们对通信方式的选择。细心的人会发现,现代人的名片上又多了新的内容:电子信箱或网址。电子邮局逐步成为人们新的选择。1998年12月7日上午9点31分,中国第一个电子邮局——广州电信的163电子邮局(www.163.net)迎来了开站以来的第1000万个访问者。目前,163邮局注册用户达40万,每天仅通过web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用户就超过5万户。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电子通信将取代传统书信的位置。据北京市南区邮电局的业务人员介绍,过去信函是以民用信件为主,而现在民用信件减少,商业信函日益增加。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吕廷杰教授和邮政专家焦铮教授指出,社会的需要决定着人们对通信手段的选择。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快速、便捷地了解信息、交流情感,传统信件的劣势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但信函毕竟是一种全信息传递的通信手段,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电子通信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书信的位置的,商业信函的勃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况且在一些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信函仍是人们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在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中,人均信函量却远远高于中国,美国人均信函量为700多件,日本人均信函量为300多件。美国邮政在1997年度全球最大公司排名中列第27位。这也说明,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信函依旧有市场,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